宝宝满月还有黄疸,能打疫苗吗?
生理性黄疸恢复期和一般情况良好的母乳性黄疸,不影响预防接种。
作者 | 河北省保定第七医院新生儿科 李月兰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在门诊有一个很大的就医群体,那就是满月之后的小婴儿。他们因为打疫苗的原因,反复前来测胆红素。
接种机构有规定,黄疸的孩子不宜进行乙肝疫苗第2针的接种,如果接种的话,黄疸值必须在7 mg/dl以下。所以,一大批因为黄疸而推迟打针的孩子反复往返于接种门诊和儿科门诊。
加之近年来,因为国内几桩大的疫苗丑闻,导致大家谈疫苗色变,对于疫苗接种更是慎之又慎。
甚至碰到过因为忌惮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针未打的现象。
这个阶段的黄疸更多考虑的原因是肝细胞性和肝后性,比如TORCH感染、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肝内胆管发育异常以及累及肝脏的全身恶性疾病等。也可能是单独的因素,或多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病变。
拎出来哪一个疾病,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严重疾病。相对于早期新生儿黄疸,小婴儿的黄疸病因更复杂,诊断更困难。
从这个角度讲,慎重对待小婴儿黄疸,是非常正确的。
大多数免疫功能异常者,特别是细胞免疫缺陷者不能接种活疫苗,如MMR疫苗、LAIV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黄热病疫苗、Ty21a口服伤寒疫苗、卡介苗;
吞噬功能缺陷的儿童(如慢性肉芽肿病或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可接种减毒活病毒疫苗,但不能接种减毒活细菌疫苗,如BCG或口服伤寒疫苗;
补体缺乏者并不受影响;
慢性或严重疾病者应审慎研究疫苗接种的利弊、区别对待。
同时,权威机构及科学研究指出,以下情况并不影响疫苗接种:
如轻度腹泻,包括中耳炎在内的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的轻度上呼吸道疾病,以前对疫苗的轻-中度局部反应,正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病的恢复期,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的母乳性黄疸,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14天)等。
1.免疫功能异常者,依据免疫缺陷的类型不同,禁忌接种某些疫苗。
2.慢性或严重疾病者审慎研究疫苗接种的利弊。
3.小婴儿的黄疸病因复杂,可能是由于某种严重疾病引起的,需要慎重对待。
4.恢复期生理性黄疸和一般情况良好的母乳性黄疸不影响预防接种。
从这4点中,我们找到了黄疸和接种疫苗之间的关系:
小婴儿的黄疸病因复杂,可能是由于某种严重疾病引起的,慢性或严重疾病审慎研究疫苗接种的利弊;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恢复期和一般情况良好的母乳性黄疸不影响预防接种。
小婴儿黄疸,我们要注意婴儿肝炎综合征。
该病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起病、具有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理体征(肝脏肿大、质地异常)和肝功能损害(主要是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临床症候群。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严重的疾病,除了黄疸表现外,还会有肝脏变大、变硬和肝酶的异常。
这种黄疸一般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病史中可有感染(主要是孕早期病毒感染)、或服用药物,或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病史。
患儿出生后可有感染,如脐炎、臀炎、皮肤脓疱病、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发热等。
其他症状如呕吐、腹胀、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亦可能发白,可有家族史,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抽搐、出血、腹泻、先天畸形(如脐疝、先天畸形)、生长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
针对病因,我们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如肝功能、TORCH、甲状腺功能、血尿有机酸、氨基酸分析,影像学检查等。
由于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
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包括:
1.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2.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TSB>220.6 umol/L(12.9 mg/dl),或生理性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仍有黄疸,TSB>34.2 umol/L(2 mg/dl);
3.详细采集病史、查体和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认真将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
4.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5.停母乳1~3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血胆红素明显下降30%~50%。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概念中,最关键的是排除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也就是说,小婴儿黄疸,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做一些必要的查体和辅助检查。如果除了黄疸,其他问题都没有,孩子又是母乳喂养为主、发育良好、停母乳后黄疸可明显下降,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
再回到打疫苗的问题上,如果孩子满月了还有黄疸,最好到儿科门诊就诊,如果经过医生的诊断,除外了特殊原因导致的慢性严重疾病,考虑是母乳性黄疸,我们可以放心打疫苗。
事实上,黄疸逾月不退的孩子,如果吃得好、长得胖、精神好、大便黄、尿色清,又恰巧是母乳喂养,绝大部分还是母乳性黄疸,不用为了退黄而延迟接种。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母乳喂养停母乳是为了诊断,而不是治疗,也没有必要为了退黄而牺牲宝贵的母乳。
参考文献:
1.侯安存,刘晓红.儿童疫苗接种相关问题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年第43卷第7期;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3.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八年制教材).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4.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7-351.